close



這篇文章是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賴建國先生所寫,詩篇23篇-牧者與人生。


對於詩23篇有清楚的解釋,和喜歡的朋友分享。


 


廿七年前,在我的婚禮上,教會全體長執同工一起獻唱詩篇第廿三篇,為我們的婚姻祝福。


五年前母親的追思禮拜上,教會恩愛團契詩班也選唱了這篇詩篇,安慰我痛失母愛的憂傷。


今天我才一開始動筆寫詩篇第廿三篇,就又不禁熱淚盈眶,感念一生牧養我的上帝。


主的慈愛高及諸天,祂的信實直到萬代。


三千年前以色列的大衛主寫下詩篇第廿三篇,雖然只有短短六節,


卻早已超越時空,成為歷代所有信徒最喜愛的詩篇。


人生任何境遇,不論得意或失意,昂揚或消沉,


都可因誦讀這篇詩篇,信心堅定,喜樂滿足,謙卑感恩,安慰振奮。


這首詩實在是人生的瑰寶,暗夜的明珠。


 


耶和華是我的牧者,我必不至缺乏(1節)


牧者原是古近東人最熟悉的職業,自古就有許多人喜愛用牧者來稱呼政治領袖與所信仰的神明,


像三千七百年前巴比倫的漢模拉比就自稱是牧者,埃及諸神也常被稱作牧者。


聖經中也喜歡稱耶和華是以色列的牧者(以西結書卅四章),但是惟有詩篇第廿三篇說,


耶和華是「我的」牧者,祂不僅是全以色列人的牧者,更與人有個別親密的關係。


聖經里不少人原是牧者,像最早殉道的亞伯,以色列的先祖亞 伯拉罕、以撒、雅各,


還有在牧羊時被主乎召的摩西、大衛,他們也都從自身的經驗中,體會耶和華與他們的關係。


雅各是最早稱呼上帝是「一生牧養我的」(創世記四十八章的節)


 


他使我躺臥在青草地上,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(2節)


耶和華是我的牧者,說明這首詩田園風光的背景。大衛出身牧野,白天牧放羊群,夜晚數點繁星。


以天為幕,以地為席。大地是孕育生命之母,四季更增生命的動感。


人在與大自然的互動中,油然而生敬畏與喜悅。


牧者提供羊群一切所需,包括餵養、引導、保護與陪伴,讓牠們 一無所缺。


牧者首要責任是尋找牧草豐美,水流和緩之處,讓羊群可以吃得飽足,安心躺臥,不受驚擾。


好一幅「天蒼蒼,野茫茫,風吹草低見牛羊」的恬靜景象。


 


他使我的靈魂甦醒,為自己的名引導我走義路(3節)


然而圈養一地,牧草難免不足,水流也會乾潤,牧者要帶領羊群 遷移到新的牧場。


羊群未必自知,牧者卻要早作籌謀。羊群遷徙是牧家的大事,


少則數十隻,多則成百上千,有時還是多個牧家一起行動。


遷離自己熟悉的牧場,行走未曾走過的道路,若是路上遇到驚嚇,難保羊群不會四散奔逃,


這時領頭的老羊就可發揮安定的功效。


有人看到牧者用手杖彎曲的一端,鉤著老羊的羊角,好像與老友親密同行。


更有人看到羊群來到水流漏急之處,不敢過河,


這時牧者就肩起小羊,先行跨越河流,一路前行引導,全群便都跟上。


好似詩歌所 說「親愛主,牽我手,引我走」。


 


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,也不怕遭害,因為你與我同在,你的杖,你的竿都安慰我(4節)


大地有北風也有南風,人生也有順境與逆境。有時行經曠野,


天低草深,好不愜意;有時卻要穿山越谷,令羊群驚懼退縮。


這種羊腸小徑,有的寬不及尺,羊隻必須單行通過。


而山坳()兩邊,石壁高得頂天,谷中不見天日,黑漆幽暗中,心中難免忐忑,


若是遇到野獸侵襲,強盜打劫,更增驚恐。


這時牧者就會挺身而出,用手中的杖與竿來打退強敵,救護羊群。


在牧者細心的帶領下,谷中縱然有死亡的蔭影,總能安然度過,


好似「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」。


讀者注意到,這篇詩中對牧者的稱呼,前面三節用第三人稱的「他」,


從這裡卻開始改用第二人稱的「你」。


「耶和華是我的牧者」,不再是列祖的傳說教訓,而「你與我同在」已成為我個人生命的經歷。


順境中對主的體認,有時難免膚淺浮誇,甚至不自覺以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。


逆境中對主的體認,卻更加刻骨銘心,永世難忘。


敬拜可以是眾人集體的活動,信仰卻永遠是個人內化的體驗。


有了「我與你」零距離的一手經歷,才有「我與祂」永恆的堅定見諦。


靈命的提升,就在個人與主面對中逐步建立。


 


在我敵人面前,你為我擺設筵席(5a)


人生的境遇,往往不缺仇敵。撒旦總不願打盹,暗夜常潛藏危機,


然而牧者卻面不改色,胸有成竹。


他們取出餐席,鋪地而坐,備上佳餚,盡情享用。


(ㄍㄡ)火隔開牧者與野獸,牧者安詳的交談穩定了羊群。


在羊群的周圍,總有無形的盾牌,晝夜保護著羊群;


好像以色列民走乾地過大海,海水在他們左右作了牆垣(出埃及記十四章22)


又好像人數眾多的耶路撒冷,成了無城牆的鄉村,卻有耶和華作耶路撒冷四圍的火牆,


祂更要作其中的榮耀(撒迦利亞書二章4~5 )


 


你用油膏了我的頭,使我的福杯滿溢(5b)


羊群白日牧放,晚上需要安歇。牧者不會任憑羊群四散,自尋安歇之所,


他們往往把隨身攜帶的輕便羊圈,鋪展開來,圍成一圈,這就是羊兒臨時的居所。


羊隻循序進入,牧者按名呼喚,逐個數點,若有擦破皮,跌傷腿,眼發炎,鼻生蟲,


牧者就會用酒消毒,用油膏抹。


好牧人愛護羊群,走失的,他尋回;受傷的,他纏裹;有病的,他醫治。


到了夜幕低垂,牧人更親自睡在羊圈惟一的出入口,他就是羊的門。


羊群曉得,凡不從他出入的便是賊。他們也認得他的聲音,只聽從他的召喚。


耶穌也愛用好牧人的比喻,祂告訴門徒,父神比萬有都大,祂把羊賜給主基督耶穌,


誰也不能從父的手裡把他們奪去 (約翰福音十章29)


 


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;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,直到永遠(6節)


生命的見證總是最感人肺俯。


詩篇第廿三篇最後引導人,把生命的經歷粹練成屬靈的見證。


詩中所述,絕非人生中某一個片斷,生命的體驗,更絕非某一次靈光乍現,


而是整體的描述,人生的總結。


上帝的恩惠與慈愛,勝過一切的缺乏,死蔭幽谷的經歷,更珍惜神的同在。


屬靈的生命總在不斷的思考體驗中成長。


畢竟,走完一生的路程,惟有耶和華殿中的榮美,是人永恆的安慰與盼望。.


 


全文摘錄自~


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 賴建國先生「牧者與人生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i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